MADNESS AND MODERNISM BY LOUIS A. SASS 3ST讀書會紀錄(紀錄:彥汝/編輯:豪均)

2022春季不出聲不說話不讀書不出現也行讀書:Madness and modernism by Louis A. Sass 3ST讀書會紀錄(紀錄:彥汝/編輯:豪均)

3st. Chap1:Introduction; Chap11:Conclusion Paradox of the Reflexive補充; Chap 2: The Truth  

20220527 1930-2130/google meet/ 導讀人:德宜Chap1; 豪均Chap11; 彥汝 Chap2(於第四次紀錄補充)



Chapter 1文學藝術部分 

     20世紀看待Schizophrenia的傳統觀點

     Abyss and the Broken Brain:

     不可能被理解、自我瓦解、匱乏、器質性/生物因素

     原初嬰兒故事:

     退化為原初嬰兒字體性愛狀態、本能掛帥、ego弱

     實事求是<->schizophrenia之單一現象向度軸線中,是被視為比較底層的

     野人

     本真性、面對自身激情、酒神形象、生命力想像力

     缺乏自制力、不在意社會陳規、缺乏文明意識、偏離理性自我邊界

     Schizophrenia的特殊性質

     缺乏實存感,呈現各種型態的疏離感

     存在變化多端的認知障礙表現(個體間、個體內都很不穩定)

     莫衷一是的症狀群

     非單一向度的各種症狀

     非單一心理機制出問題

     本書詮釋之目標

     找出可闡明精神分裂症

     現代主義特徵

     這是他認為可以了解思覺失調的途徑,他把現代主義認為是一種怪異的、搞怪的傳統,是在二十世紀產生的,即便有百家爭鳴的狀態,但從來沒有人想要去建立一個新的秩序,但他就是一個混亂的,充滿不同特質的,像是達達主義就是崇尚混亂、否定一般的美學價值,同時對照出他在新古典主義詩是非常講究格律,或是有些藝術作品和建築是非常理性主義的。

     前衛主義

     心理狀態的桀驁不遜、疏離感,反對過去以來的傳統,呈現出對權威和陳規的不屑,甚至去刻意搗毀偶像、挑戰偶像,有時候這些藝術家或是小說家文學家,他們對閱聽者是抱持敵意的,想要用作品去激怒他們,也不管閱聽者想要看到什麼作品,或是題材上刻意去找不可言說的東西去創作,刻意要讓別人看不懂的詼諧,用沈默或拒絕溝通來展現藝術性。當他們想要處理的東西是傳統時,他們又會特意採取詼諧、魔反、反諷的姿態。

     視角主義或相對主義

     舉例:吳爾芙的小說,吳爾芙會採取不一樣的方式去呈現他的觀點,他的書寫方式是堆疊出他為何可以理所當然用他的方式去生活,卻引導出非常荒謬的結局和現實。或是像《海浪》這本書有很多病程快速轉換的觀點,他沒有一個很穩定的主角,用不同觀點的切換來呈現這些觀點同時並存的情況

     有個部分是這種視角主義或相對主義會呈現出一個特徵是,一個觀察者可以同時去創造,但他的創造也限制了他所知覺到的世界

     最極端的發展會讓人以為自己是全知全能的,會有巨大膨脹的力量感,現實是無所不能的自我所創造

     另一種極端發展是絕望地體認到人類世界從根本地無意義、荒謬之中

     補充:跟人類學寫文化的反省很像,文本創造出的世界是觀察者本身的觀點、生命經驗、倫理位置創造出的文本,你永遠沒辦法達到原先描繪一個世界的目標,無法透過自我反省的方式把民族誌田野客觀化,有些人就開始拍電影寫小說,因為做不到客觀就把主觀無限放大。例如胡台麗老師認為文本做不到的影像是否做得到?因此開始拍紀錄片。相對主義和人類學80年代以後的反省很像,後現代之類的沒有絕對真實的文學批評浪潮也很像。90年代人類學界也充斥著無意義和荒謬感,什麼都不想去做。在當時很多人類學家和藝術家是很親近的,像是拉岡跟那個年代的藝術家蠻多互動的

     去人性化/主動自我消失

     「無我的主體主義」/「無主體的主體主義」:包含自我破碎、被動化,失去統一感,失去自由行動的能力,內在的破碎,失去現實感與主動性,成為各種主體事件來去的場合

     沈溺於極端之客觀主義,無同理心、剝去物質世界所有人類意義

     去現實化/世界的解世界化

     有意義之外在現實喪失:喪失「現實是外在於一己」的感覺、喪失現實的意義氛圍

     世界被剝奪實體性、客體性:

     在現代主義的特徵中,畫家所知覺到的物體的形狀和顏色的連接,或是物體和環境的差異,他都會想要去把它消解掉e.g.莫內的畫一切都很模糊

     對象依賴自我(方能存在)/自我膨脹至充滿整個世界

     外在現實失去實體性、他性,失去人味

     既沒有意義也沒有荒謬的世界

     自我被動畫,成為內部經驗的無能觀察者/轉化為機械式的存在,置身靜物中

     不是很理解透明化,當一個人類經驗被物化(reified)後,轉化為不透明或是不可企及,也就是我們看不懂、不能理解他在想什麼,所以你只能去描述他的外觀

     主觀現象:無法指涉外在世界

     客觀「事物」:成為無意義之死物,看到這種作品會覺得自身的世界被挑戰

     海德格:人類因自我意識太發達而失去與日常真實之聯繫,將自身經驗是為主體性/基體subiectum(?),認為世界是為了他,並透過他而再現represented

     空間形式spatial form

     挑戰時間性,原有之時間性、敘事工具不再可行

     敘事結構(假定存在具有意義的來龍去脈,並依此為核心)

     詩性意象(在一瞬間呈現的思想-情感複合體,不包含歷史脈絡和來龍去脈,只限於這個瞬間,因此會看到一些比較意識流,比較不是事件到事件的敘事作品)

     去除語言內建之時間性:連句子構成意義的時間性現在主義的作家也想要去挑戰

     在他總結了現代主義的特徵後,他其實是要反對說思覺失調症是要反對酒神的形象這種過於讚頌的狀態

     這些特色只是凸顯出現代主義的消極,好像只是眾說紛紜的風波,Sass認為不用這麼消極,而是現代主義包含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意識

     這些作品想呈現出一切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性存在,所有的事情不管是我們理解的現實、自我狀態、精神狀態,這一切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我面對這一切事情所感受到的、經驗到的他人和文化,現代主義的作品或作者都會有一種猶豫、從這中間抽離的經驗。

     另一部分是失去鮮活的現存感,意識不到經驗和自我之間的相關性,像是褪色了、有一層紗布隔著、不是這麼實存的感覺。會比較追求形式和沈思的過程,會產生一些分離的、破碎的經驗。

     並非要強調酒神的形象,酒神好像是一種新的本能主義,我們看到表面上追求逸樂的、不羈的,但這一切都是逃離疏離或是過度反身的企圖

     為什麼要提酒神的概念?想要去辯駁說這些人看起來是追求享樂、不管後果的形象,其實是一種過度反身的現象

 

關於黑格爾-補充此本書的藝術史理論基礎

        黑格爾算是整個藝術史的頭頭,他想要把藝術史這個東西搞懂,他的方式是認為每個時代的人都在回應一個問題,也就是絕對概念的存在,絕對概念是構成這個時代會比較注視的美學概念的核心。 1800年代的絕對概念是哲學,但不代表那時藝術不存在,只是他反應絕對概念的方式是透過哲學而非藝術,古埃及、古希臘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則是透過藝術來表達絕對概念。

        黑格爾指出每一個個體都有一份將核心且當時所必須內涵帶出之任務,比較像是榮格的集體潛意識,不論是透過宗教或是藝術或是科學,藝術的職志是在於去找尋人們在其表現的靈魂,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獨特的構有」,為此這社會創造出來的連結所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之間共有連結,並且給予了其在時間中進化的動力來源,同時創造足以看穿過去以及現在的形上學制高點之實體,既不可能被證實也不可能被證錯的觀點。

        黑格爾打造出我們評斷美術為何會有意義的來源,也是這本書之所以成立的所在,透過畫作或是藝術的存在可以看到metaphysical entity,關乎 一個人如何去理解一件事,某些見證和理解產生了病態的扭曲,造成了病態的失序。

關於德勒茲-補充此本書的理論基礎: Postscript on the societies of control(1992)

     1.歷史性的

     20世紀人們處於規訓性的社會,一個人是生活在封閉性的環境,就是在家庭、學校、軍營、醫院之中流轉,這幾個機構的原型都是監獄

     資本主義慢慢發展,因此工廠是很重要的機構,去濃縮、重新分配空間、重新分配時間,

     societies of sovereignty

     榨取稅金而非增加生產力,管理死亡而非管理生命

     Societies of control

     取代了規訓式的社會,發現這些機構沒辦法控制整個社會

     家庭內化在內心中,過去的機構已經漸漸失效

     必須要把功能從原本的機構解放掉散佈在社會各個層面e.g.醫療的藥療化,讓人在醫院以外的地方進行自我治療,過去規訓的方式四散在社會中

     2.logic

     control已經變成不是二分式的結構,是四散、破碎的管理方式,沒有一個很傳統理性二分的規則在,比方說企業取代工廠,把每個人的薪資依照狀況去做規定,為什麼一些運動比賽或是電視遊戲變得很受歡迎,因為他發現一個人居然可以把所有crisis都處理好,展現了一個很好的企業精神去控制危機,可以抵禦人們對於到處都是危機的害怕,所以你的表現是要根據你自己的貢獻,穩地的固定薪資已經不是很常見的狀態,你必須不停地去訓練自己,取代過往在學校完成一切訓練就可以在工廠中取得位置的方式,你必須不斷終身學習,必須要永無止盡的控制,而不是一次測驗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所以societies of control是一直存在的事情

     surfing已經取代以往固有的運動,因為他可以去管理、在各式各樣的危機和參數變動的狀況下可以控制得了,可以把浪好好衝浪完

     資本主義不再是為了生產、產品去被販賣行銷,他最後還是會四散,他不是一個完整的實體,他會變成一個image,所以他會變成一個很編碼式的、很變化式的,唯一可以掌握這些東西的就是那些股東們,所有大學機構中都在宣傳corporation have a soul,也就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這些企業必須要有個靈魂,這些控制都是很短期的、of rapid rates of turnover

     所有人都是欠債的狀態,你永遠是在實質上負債的狀態,你必須要去fulfill你生存下去的代價,每個人都是很貧窮、很破碎的狀態,所有人都在一個貧民窟中掙扎,新自由主義的衝擊就是這樣子,他把企業化的概念滲透到所有角落和人類的心靈

     3.program

     他是一個隨時在控制危機的機制,但他又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所以他很破碎(???)

     我們在所有機構都壞掉的年代,例如監獄付錢就可以出現、學校的失敗讓你不能學到以後謀生的能力、醫院的失敗,大家發現開藥不需要醫生,精準醫療或是風險管理的東西都不是在醫院裡面發生、企業已經都沒有工廠,一些炒股或是新創公司對於生產的執著也沒那麼高

     強調需要終身學習,工匠制度的再引進


由於篇幅關係Chap2以及Chap3會於下篇紀載。

下次讀書會7/1(五)由德宜、豪均、彥汝處理剩下未導讀的內容,並且由沈庭導讀Chap4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