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TwoMinds Chap. 4 導讀人:復舜, 場記:豪均

 


時間:2021/04/18 1900-2100

地點:宜庭家

參與者:復舜、豪均、Yuan Pan、小米、ccWu

導讀:復舜

場紀:豪均

(復舜幫小米、ccWU補脈絡)

這本書為芝加哥訓練出來的人類家,在精神病房中做田野。若是田野對象值班那他也跟著值班,他去聽演講也跟著聽演講。在訪談心理治療相關的田野時,同時也會去找相關的專業進行督導。

Of Two Minds是個英文的諺語為有點猶豫。

此書則指兩種狀態: 一個是生物精神醫學,一個是精神分析。從醫學生一直到後來的養成教育。這次第四章是生物精神醫學以及精神分析不一樣的範疇的部分。

精神科學家

精神科學家在做functionMRI等,談的是精神醫學的生理性。此章有滿滿的故事,在描述他們實驗室的日常。總而言之可以自己看。在醫學的研究環境下,他們有最大的光環,卻是離苦痛(suffering)最遠的這一群人。相對而言,為何當臨床醫師會是一個比較差的選擇呢?

這本書訪問了藍迪,一位精神科學家:現實上有籌措資金的困難等。成功的精神科學家要有跟企業家相關的特質,寫出來的東西是大家會喜歡的,主要研究精神醫學分類的問題。他一開始對精神分析有興趣,後來轉為失望成為精神醫學家。「若是我去精神分析,如果是我吃了藥之後在房裡走來走去,分析師仍然根本就不相信我有吃藥。」

精神分析師

目前在現行的制度下要七年,要上百萬到千萬才有可能受完訓,台灣去年開始可以訓練。

傳統精神分析的執行過程中,治療者要成為一個鏡子、過程中會產生暴力、情緒剝奪,在分析師和(被)分析者框架下是不會分主客體。對精神分析師而言精神分析是什麼?

他試著思考,而不被感覺,訊息產生效果。分析師是比較抽離的看自己,不需要感覺自己,在那個當下不要去反映他自己,對自我的覺察、反移情來進行工作。強調治療關係中治療方的節制性、中立性、不隨之起舞的狀態,對ego/superego/id明察,你不能過於認同,去反應他的id。治療需要一個禮拜做五次,目的就是要勾起移情跟反移情在張力很強的狀態下進行治療。

他是怎樣子做準備? 和妻子都不會如此的親密的呢?

治療者需要極富同理心,又要極度的抽離。作者在他們的訓練過程中一整年都在門診,心理治療。作者不同的分析師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工作(p.38) 「用我自己的感覺,我總是在理解我自己的感受」

分析師試著從病人內在的角度來看外在發生時麼事情,揣摩內在機制是如何反應,去思考病人沒有查覺到的無意識到底在思考哪些,可能就進去到無意思流,詮釋是一種施加暴力。Doing violence,要去建設性破壞,但同時治療者也要承受負向治療反應、靜默的張力。

結論

跟精神科學不一樣的部分,就是精神分析就是有愛,分析關係。科學家的權威則是來自知識,分析家的權威則是來自於愛。

討論

醫師到哪裡去?之前已經算討論完了? 三種角色不會重疊嗎精神分析師是如何看待藥物的?

後面處理的是兩組不同的suffering(p.275-278)

#非本質(non essential)的受苦(suffering)

是醫療(來自外界)可以處理的,例如糖尿病非有罪、斷腳是等為非本質性的受苦。用簡單的同感處理,在事情能夠被解決的時候才有幫助,例如斷腳給止痛。

#本質(essential) suffering

人格(來自內在),例如很想要自殺的人,無意識自己選擇。複雜的同感,suffering整合到自身存有道德的責任。


Comment

材料處理的太乾淨了,沒有髒髒的部分反而什麼都沒重點。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