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人類學II 民族誌作為一種方法
A. 完全依賴民族誌以形成通則性論點,書寫文化的工具
面對多元,因為缺乏文化細節的描述,我們很難對人類的行為或文化在人類生活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民族誌的書寫文化,能夠將民族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性之間取得符合書寫者作為文化載體的力度放大。
B. 馬琳諾斯基:社會進化論 VS. 掌握當地人的觀點(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 ),以及他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並了解當地人如何看待自身所處的世界。何產生客觀、不帶偏見地描寫另一個文化?
馬認為必須要清除而明確地區分,什麼是民族誌學者的直接觀察,而什麼又是基於民族誌學者的個人觀點所建立的間接訊息。田野需要以系統性的方式進行,背後有著自然主義、博物學的背景。 文化的功能性質預設: 文化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體系,並且具有功能性質來滿足人類基本需求。文化材料或產物都可以分屬於(政治\經濟\家庭與親屬)的框架而是普世的原則。
研究論證:文化行為是具有特定目的性的、界線分明的體系,並衍生出相關的意義。例如:宗教是為了解釋生命的不定性而滿足人類基本需求,表達安撫不確定性的心理需要。預設著人們的基本需要個體的心靈不穩定之去除,基督教跟巫術的不同在於表達形式的不同功能是一樣的。
庫拉圈(嘿非文明的文化其實也很理性的論證),庫拉的意義?。宗教與經濟之間的結合?是以整體的形式發生作用的,而他稱之為文化。
C. 民族誌基礎
1. 必須用詳實、分明的大綱形式,記錄部落組織與文化自主性,這些大綱要採用具體統計資料來呈現
2. 在框架下,填入日常生活當中難以測度的細節和行為模式。這些材料唯有和當地人密切接觸後,才可能以類似民族誌日記的形式蒐集而得。
3. 搜集民族誌陳述,個人的敘事故事、當地典型說法、民俗物件和 巫術配方,以上羅列項目可當作語言材料集成,承載著當地人心理活動的記錄。
D. 了解異國的他者
1. 扎實記錄文化與文化結構,運用田野筆記,記錄能明確傳達文化經驗的行動(action)和行為(behavior),借由正式與非正式訪談,從當地人的觀點記錄當地人的文化知識。
2. 直接接觸才有可能得到真實
相容並蓄的心胸在哪呢?(P.88)
民族誌作為當今的一種田野方法
A. 參與觀察?
#進入
體制上的核可:IRB、關鍵報導人?閱讀已經完成的民族誌和其他報告之後,審視研究可行性,籌備研究計劃,巧妙設計研究問題,尋找經費
#文化衝擊vs.建立良好的關係
意義體系在身體上的交會,經驗行為舉止出錯(p.93)。不僅是日常,更包含了紀錄的方式,見證材料產生出來的焦慮。
##是否得體?建立和諧密切關係rapport,記錄文化才能夠理解文化, 不斷的與報導人規律而持續地談話是民族誌最為重要的部分。而成為真正的自己人。ex:毒販願意錄音,禱告的邀請。(p.84)
#身體經驗的侷限性: 成癮組織的故事(p.97)。產生個人的生命經驗意義,成為家人。
但不能依賴經驗(身體在田野裡生活),必須要將實際經驗傳換成書寫民族誌。
留意更大的意義體系,讓他者(文化中的任何個人)的經驗提供架構,因此需要依賴觀察以及訪談,來驗證自己的觀察。
##紀錄本身要包含->觀察自身的偏見、觀察民族中心主義如何形塑你的認知,和對特定文化逐漸發展出來的認識。''典型''的民族至學者紀錄的方式,需要把田野筆記與日記區別開來,日記等同重要地要記錄自己->後現代論者認為紀錄總是主觀的。
##對話空間的重要性,共同經驗的假象才會打破。合作民族誌的嘗試,透過密集、持續不斷地與報導人對話,建立文化理解。
人類學家是在相當個人、親密與特殊的層面上,理解各個文化的同異性。
D. 當代的民族誌撰寫方法,如何將文化理解轉化成書寫文本呢?
1. 闡明文化的多樣性,和釐清文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縮發揮的力量
a) 民族科學,emic在地觀點如何理解邏輯,etic局外人(初步蘭島)
b) 替代性真實的存有( existences of alternative realities/no objective truth in culture perspective),用來修正西方社會科學理論。馬其實將巫術視為不真實的基礎上,以理性模式翻轉認識。
要去問的是文化行為如何讓人們表達其自身意義並且實踐,而不是亂套心理學框架。
ex:語言的重新賦予意義(p.92)
2. 民族誌要讓我們在個人、群體和社會(無論身處在何種境況底下)三個層次上,更加明白自己。
a) 象徵人類學
(1) 如何透過符號來協商個人經驗
(a) 告訴自己關於自己的一切
(b) 書本和文化體系都需要被閱讀和詮釋
(2) Clifford Geertz-> 民族誌為詮釋科學而非精確科學
Writing Culture的批判,實驗民族誌的誕生,研究主體以及客體的逆轉而成為共同創造的嚮往。我們不論閱讀者或是寫作者都是詮釋的一部分。
b) 文化批判-米德的青少年期的打造批判(p.111)
c) 民族誌溝通的對象
E 當地人觀點:我們透過學習理解他人的過程中,也學會認識自己
1. 透過認識自己來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