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 #導讀稿(中)(Medical Archive(Part 3)/藥療性存有(Pharmaceutical Being)(3/22:第二次讀書會導讀稿)


LETTER FROM HAOCHUN

Author: João Biehl


譯者:葉佳怡

台灣譯本出版商:左岸

出版日期:2019/10/02

---

此為正在進行的第二場讀書會的導讀稿,第一場已結束於2019.11,第二場會於2020.3.22進行。
部落格寫作者為導讀人,本身為醫學以及人類學背景。

#Part3:MedicalArchive

I.      公共精神醫療
A.    ‘’她的瘋狂早就已經在血液中奔騰’’p.167 par.2
1.     生物醫學override
2.     生命史
B.    發作記錄(集中在1992-1994,生了第三個孩子/婚姻破滅,之間人地物均在記錄中出現)
1.     卡理達迪醫療檔案
a)    小學畢業的家庭主婦(小四輟學)於新漢堡市
b)    1988初診/1989/1992(由新漢堡市的心理衛生服務轉介過去)/1994
2.     聖保羅醫院(成立1884年,最悠久也最惡名昭彰,沒有身份即可拿檔案)醫療檔案
a)    1992年入院(由新漢堡市的服務機構轉介)/1995
C.   都會勞工階級大眾的心理服務並不適合她(作者判斷)
1.     常規化在地醫療無法解釋-去機構化中=另類心理健康治療
a)    獨特性
b)    社會條件
c)     生理狀況
D.    「就實務而言,公衛照護系統並沒有妄稱它們有在治療每個個體,而精神醫療機構只是拖長了病患的病況,疾病開始成為那個人的本質。在大多數案例中病患開始將「瘋」視為自我認同的一部份,再也無法將其放下」
1.     診斷:思覺失調、產後精神病、心因性精神病、未分類之精神病、情緒疾患、憂鬱.逐漸降低成情感障礙,淪落到生命療養院.
2.     沒有當作風濕病,堅持自己的癱瘓是後天發生而非先天性遺.醫療知識的無知及抗拒現實?
E.    時間在「她」、「身上」的後果(找原文)p.169. par.2
1.     字典,重新搭建連結,詩意的聯想
2.     非具象化為不值一提的精神病徵狀(本土心理學X林淑容為何失敗的原因)
3.     「其他言說可能性(是如何)被消音」的呢?
F.     借用失智症研究(Chatteriji 1998)概念->檔案自我(file self, 在此重構
1.     檔案中話語的改變敘事軌跡
2.     複雜的過渡場域->卡塔麗娜的主體位置
a)    精神醫療的去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
b)    「典型」家庭內的再機構化(reinstitutionalization
G.   失序的原因->照護藥療化的樂觀主義
1.     丟棄給家庭,在被家庭丟棄因家庭要代理精神科醫師的工作.
2.     從社會拋棄,到瘋癲,到過渡時期的民族誌,工具性導致的「常識」排除掉主體,被「致死」的敘事所包裹而成為一種死去的客體.

II.     她作為典型病患的人生
A.    1988年,行為改變:睡不好、神秘宗教性,將自身思想傳遞給他人的禮物
B.    卡里達迪初診:情緒調節功能低下、幻覺、自大型妄想、思考被廣播
1.     思覺失調(那時候所有來醫院的都被當作思覺失調者,處理患者的攻擊性前提),而非憂鬱症
a)    用藥好度、宜舒神、眠確當、百比庭(antipsychotic, bzd, anticholinergic, overdose?
b)    內在生活及社會性存在(social existence)無關緊要,作者論證層面
(1)  因果的需求->why心裡生物社會處境造成幻覺
(2)  進入到公共精神醫療世界->個人性存在漠視,不信任=思覺失調扣連
c)     社會分析只是為了確認病患是否寧被拋棄在醫院
(1)  入院時有兩歲的兒子和四個月大的女兒由非丈夫的「教父」帶入。
(2)  家人是缺席的
(3)  記錄顯示她不說話
2.     兩個月內空轉(作者判斷)
a)    預設有攻擊性而在公開空間且有人陪同(作者強調)
(1)  迫害妄想焦慮的機構而沒有建立信任關係(離職員工所述)
b)    每日精神評估以及每日的護理報告平行
3.     作者到底在乎哪些?
a)    沒有人嘗試理解卡塔麗那的心聲、沒有真為她家庭生活進行評估、也沒有心理學的追蹤檢查
b)    能動性->拒絕服藥、嘗試逃離機構->被拘束
c)     唯一能帶離醫院是她的丈夫。
d)    記錄的內容:患者冷靜睡得很好。
e)    醫師本生矛盾->診斷末期更改為即興妄想反應。

III.   民主化與健康權
A.    普及公共健康照護系統->被新自由主義拆解
1.     1990->普及性健康照護系統->以市鎮為單位
2.     1988年安置去機構化(剛好為)->「好好照顧。拒絕排除」
3.     1992年勞工黨代表提出的精神醫療改革法
a)    漸進式關閉精神醫療機構
b)    另類服務網路->保障受精神疾病所苦的公民權,尤其是那些被強制住院的患者
4.     兩股趨勢
a)    公衛資金減少->新自由主義的命題
b)    「基本藥物組合」,全新的生醫精神健康治療
(1)  免費發送一系列基本藥物給使用者
(2)  DOTS計劃雷同?
B.    訪問對象->如何組織一個全面性的概況材料
1.     卡里達迪以及聖保羅醫院的精神科醫師
2.     南大河洲及阿雷格裡港城市負責心理健康計劃的統籌者
3.     運動團體「行動論壇」領導者
4.     不同機構、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師、社工、護理師)
C.   社會控制的新生形式,也投射成主體的改變->沒有名字的典型精神病患.
1.     70年代針對思覺失調的定義進行抗爭->反精神病院之戰
a)    心理(拉岡精神創立的拉博德療養院)+社會主義+民主vs. 精神醫學支持軍事鎮壓、維穩科學的政治角色
D.    行動論壇:精神醫療改革運動目的->滅絕所有精神病醫院,以家庭及社區為基礎的另類治療、針對「瘋狂」的去醫療化及去污名化、尋找造就「瘋狂」的社經源頭,以及透過社會性的重生,讓病患成為「完備的公民。」
1.     病患、家族成員以及健康專業人士形成的組織,以社區為基礎又同時具備民主特質而感到自豪,社會代議,為的是能讓社區參與,並影響政府內部政策。
2.     領導者西貝魯:「要談瘋狂的歷史,無法不提及人們追求自由的奮鬥。這場運動開始時,我們住在俊是獨裁的陰影底下。我們想爭取各種可能形式的自由,其中一種就是要將人們從精神病院裡解放出來。醫院一直被用來監禁那些瘋掉的人,以及那些被認定為俱有革命傾向的人,因為他們是公共秩序的亂源。參與這場反精神病院之戰不只是一項技術性的決定,也有健康方面的考量; 這是一場出於政治動機的運動。是擁有政治意識的人開始對抗這種將人排除的形式。」,「瘋人」可視為俱有革命潛能之人
3.     在社會醫學上的角色->巴西大眾缺乏公民權的縮影->例外狀態
a)    瘋人被排拒在銘寫於城市空間、各種權利世界,以及公民權實踐的可能性之外
b)    心理健康問題不是心理師或經科醫師的問題,而是整個社區的問題
4.     言論自由轉向健康?
a)    只要追求健康的行動,人們就會傾向支持。作為政治結盟的工具來對社會施壓。
b)    尋求政府兌現自身所擔負生命政治義務。
c)     在地過渡期的民族誌研究中,將時空成為一種化成becoming的工具,策略性良機,去支撐眼下暫時性運作的日常規則形式,改變了新的知識權力形式走向。
E.    將病態去生物化,將苦難社會化。
1.     社會經濟排除的形式都會引發精神苦難
a)    市場才是不變的決定性因素(醫療概念並不去處理)
2.     公民應將自己視為潛在的心理受苦者
a)    受到精神苦難負累的公民->診斷並重要
b)    能不能在貼上疾病標簽的前提下有尊嚴地接受治療
3.     改革運動質疑監禁患者的手段,強調應建構新的民主及合法制度,建立公民得以主張自身權利的管道
a)    在地方落實維權新形態的門診服務,應急福利的部分以及心理社會照料中心
(1)  收治去機構的患者以及住院的病患
(2)  在人們心中,治療就代表住院。我們得改變這一點。現在人們可以在門診治療然後回家。
(3)  幫助一個人重新以一個道德主體的狀態行動-精神苦難的精神心理動力面向以及家庭關係一併納入考量。
(a)  無意識主體、公民、神經化學物質調控的個體
(b)  學科反身性及倫理至上的觀念取代了醫學知識實證主義基礎。
b)    家庭成員負起居家照護的責任
(1)  不穩定的轉介會讓病症成為某種常態
4.     心理社會照料中心提供的服務->做一種聆聽以及詮釋的另類形式/時間性與公民權的另類形式
a)    鼓勵病患採取團體治療,識字教育及職能治療,
b)    社區參與典範之一便是位於卡塔利納所在的新漢堡市
c)     確立成為典範、政治化,主體公民權的實施
d)    巴西新自由主義困境下
(1)  轉型成為一種高度官僚化的倫理委員會-由團體代表開虛假的會議
(a)  用理論家的語言將主體性的問題引介成為一種反抗治理的議題,要張顯
(b)  主體來回避既定的知識形式及主流權力形式
(c)   台灣例子-輔大
(2)  家庭以及社區的概念理想化,為能複製市場及國家樣態的微型社會
(3)  分配逐漸稀少的資源來建立模範計劃,以達成勞工黨的agenda
F.     卡塔麗娜便是這,民主理念及實踐底下的鬼魅質地造就的旅程
1.     主體性無法被簡化為一個人對自己認知或當權者的挑戰
a)    而是一種持續進行實驗的材料及工具
b)    內心的、家無的、醫療的、政治的,主體性永遠帶有社會性,且包含了一個人形成,可以在一個人之中,以及足以歸因于一個人的所有認同
c)     滲透治理-製造認同的機制,道德經濟和個人生命史被駕馭的過程
(1)  重新創造道德地景(moral landscape)及人類主體的內在轉化
2.     對自己與世界的認知缺乏真實性
a)    在思考及書寫中發現了一種自處方式,難以忍受現狀的自處方式
(1)  主體採取獨特象徵系統與世界建立關係,以及理解生活的可能
(a)  all delusion?
IV.   經濟變動及精神苦難
A.    瘋人被趕走/沒經費補助另類服務/不存在的社區
1.     法案過了,相關機構很少->成為排除性治理人口的老人院收容對象或是流浪
2.     換補助家人拿,找到一個把這些無用之人存放起來的地方,人類價值觀的貧乏。
3.     要實際上建立另類心理健康輔助機構非常的困難
a)    得到污名化程度較低的診療,綜合醫院也消化不這麼大的需求。
4.     檢傷丟回社會
(1)  家庭成為社會政治運作的關鍵「工具及材料」,地方政治的變形
(a)  社會又用藥療化處理
i)      local pseudo-pharmo-medicalization
ii)     「憂鬱是一種存在的狀態,而且有治療的方法」
iii)    依據自身判斷要求醫生調整藥物的劑量」
(b)  強化疏離(對翻譯,異化?)的日常策略及實踐
i)      割捨掉自我,我要把你從我的家中割捨掉,細緻地談一旦,sick role被實作成為政治鬥爭之後會有怎樣的代價。
ii)     合理化社會性死亡
B.    社會性死亡
1.     政府與公民身份的計劃與理想形勢的發展、社區及家庭生活還有各種不同建構主體方式
a)    想像和實踐生命的方式連結
(1)  利用全新藥療工具的影響力,成本效益的取捨,政府取得在地的樣貌
2.     轉型狀態下的巴西
a)    透過新的民主法律及機構所保障的關於健康的公民身份概念(空中樓閣)
b)    透過藥物影響身體情感(bodily affects)的地方生命政治
c)     家庭、醫療及公共組織的各種全新的交疊作用(inbrications
3.     結構呈現了平行於法律的象徵秩序,人幾乎被殺死了。
a)    非體製化的民族誌空間和現有體制一起及有效率地運作,系統性地排除大灶個體的人生方向。
4.     心理健康的模範機構,「讓一般而言的被排除者,成為社會人而成為公民」,但這些運動者不清楚田野,認為vita為好的自發性組織
a)    作者認為就是在這樣的健康、常態即公民身份逐漸成型過程中卡塔麗娜消失
b)    被棄而成為活死人,被視為活死人的狀態。「是非暴力」、「是自找的結果」。實際上為killing act
V.    醫療科學
A.    19893月,丈夫帶著以婚前的姓名入住「病患曾在1988年四月因為激動、幻覺而在此住院,十天前她又在出現了同樣症狀後離家,他被發現在新漢堡市鬧區的大街上遊蕩。」
1.     coding: 情緒調節能力低下、幻視及幻聽,以及出現神秘思想,他認為自己擁有聖靈的七種恩賜->unspecified psychosis(翻譯有誤),沒有提及相關的藥物治療
B.    住院過程
1.     缺乏直接互動,矛盾提及幻覺
a)    「挑戰權威」
2.     敘述是為了要出院而記錄
a)    藥物記錄有overdose
3.     缺乏資源、人力,且收容超過五百名病患的全控機構內的紀律問題
a)    將次事件視為醫療科學在不經思索敬富操作後的常態。多給藥之後調降
C.   去歷史化的她就像字典裡的文字
1.     身體處於某種行動後結果
a)    注射而引發了在身體的症狀,腦部抽搐則將技術及生物問題連在一起。
b)    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影響了個體的生理機能,主流思維風格為了將科學事實凌駕主體而忽視肉體折磨。
c)      iatrogenic effect的評估缺乏
(1)  在當中即便卡塔麗娜想要表示他有生理方面的疾病
D.    醫藥科學將病徵定義為實體的方式fleck1979
1.     透過忽略某些以觀察到的資料
2.     根據沒有觀察到的關聯性
a)    其他事物被存而不論,始終維持沒有獲得解釋的狀態
b)    被納為鄰居即丈夫的發言,以及公共精神醫學的自動行為(automatism)的一部份
3.     卡理達迪時,醫院並沒有精神科醫師
a)    逃離automatism唯有好醫師的介入
b)    重新賦予社會脈絡的意義
E.    圍繞在automatism的知識實踐=剝除個人身份的儀式、不斷服藥的生命、身體的死亡話
1.     精神病理學將人類關係、技術、政治的動態成為材料,掠過她所處的環境的複數性以及內在生活
2.     原因不再存在,隨著社會和主體基礎被從臨床場面抹除,尋找原因的動機不存在。

VI.   一條生命的終結
A.    聖保羅1992
1.     產後精神病憂鬱症
2.     合作又申請的丈夫提供了關於社會處境的描述,不管是醫療或人性方面都是。
3.     不吃不睡離家,腦海中有聖靈,並且媽媽有精神疾病
a)    母系遺傳的論述
B.    亞達歐提茲=性別、專業訓練
1.     被害妄想以及奇異(離婚後媽媽會復活)思想->應該是入院記錄的基本檢查
2.     行走問題被當作藥物副作用
3.     沒有人真正嘗試去追溯這對夫妻發生過的衝突
4.     後期評估的內容-仍然會出現幻聽、意識清楚、思緒大致上會有邏輯有些奇異、並沒有瞻望的現象,大多數時間都很憂傷
5.     被生動描繪為一名備受折磨、漫無目的,且對這一切都沒有留下任何記憶的人
a)    主體則認為是很多人阻止她接近孩子
b)    丈夫則指控她拒絕母職等矛盾說法
c)     作者指出沒有人處理這一層關係
C.   妄想的論述深植於卡塔麗娜存有的評價,由男性腳本與精神醫學共生所實踐的
1.     將遺棄變成合理化的如實(truthful)框架
2.     與丈夫重建關係的能力,他意識到,自己對家庭衝突的描述只會一直被當作症狀來看待,唯一脫離禁閉的方式就是回家。
3.     出院診斷以及住院中作者所注意到的錯誤
a)    行走的神經學檢查並未執行
b)    因為懷孕造成的acute psychosis
4.     作者引述拉岡進行批判
a)    1976年拉岡與b小姐,b小姐的自覺是自己是一件掛在衣櫃內的洋裝
(1)  「他完全不知道必須把一句身體放進洋裝內。沒有人棲居在這件衣袍內。她就是這件衣服。他展示了所謂的擬像(semblance)。他沒有更多存在的人類關係,與衣袍之間也沒有更多關係,存在對她而言便是如此。」
b)    卡塔麗娜只描繪了「衣物」,在所有人際關係也走到了終點。她想要超越現實,在此現實中他的身體是一個備受侵占的所在。
(1)  拉岡的結語是:「她自己已被太多事物佔據了。他想重視自己;她也想要別人重視她,如果他們可以的話。
(2)  她仍然有辦法依賴作為一位勞工階級母親及獨立思考者的角色,來尋得一些足以展望未來的元素。她想要一台縫紉機,想要她的孩子在家,想要足以重啟人生的另一次機會。
VII. 聲音Voice- 2000年回看
A.    voice hallucination放回生命的脈絡當中
1.     ’’我想他是把自己理解成一座墳墓’’,且連結到此墓園位於具體的土地,她前夫賣掉的土地。
2.     在我分開之後,卡塔麗娜已經不是她努力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了,正如同她努力從父親那邊學習字母時,也因而變成了不同的人。
a)    分開身體,沒有孩子,也沒有錢。
3.     沒有受到神經系統方面的評估,困在不停變動的診斷中,被當做從未接受治療的病患來施以藥物。重新被家庭奴隸,框架在瘋人而不存在的秩序體系。
VIII.         照護與排除
1.     1993年八月,從重新回到卡理達迪病院,康茲醫師進行轉診,在地的心理師批評說:他會滿足病患家屬的需求
a)    作者對峙時,他稱卡為「公共病患」,在市立健康服務中心「健康之家」看診時期的「閒置檔案」內。
b)    健康之家-全人跨學科的照護楷模,致力於去醫院化的努力
(1)  批判能夠找到「心理問題解藥」的可能性
(2)  設想的另類治療是「不把病患從家庭及社區中移出,也不排除病患主體化的可能性」
(3)  可以看見破碎的家庭世界,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以及另一種人生的遭遇失敗。
(4)  醫生對於病患未來的決定權被撤銷了,家庭的「治療角色得到了最大化」
(a)  家庭如何和健康之家調度全新重點照護的模式之間互動,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
i)      離包容的道路越來越遠
ii)     精神藥療手段也能對新的家庭配置、主體的各種可能性造成影響
2.     卡塔麗娜在此呢?
a)    「嬰兒相關幻視」,產後憂鬱
(1)  藥物取代並調解了破碎的家庭動力,另一個女人取代了她
b)    醫生「不健全的家庭結構導致她生病,但只有卡塔麗娜應該入院治療
c)     2/26臨床診療現場,有個健全的家庭想要接納卡與她的孩子(丈夫的長官),和丈夫分離,與孩子同住。
(1)  想要重整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重新修復自我
3.     早已各就各位的結構淹沒了他的聲音,丈夫成為了他的社會條件。
a)    為何留不住寶寶?新的家庭是為了要奪走她的寶寶的監護權
b)    把她送入到聖保羅精神病院而被捨棄
c)     緊張、不適任,又逃家的母親又遭受改造,藥物馴服、被動存有
d)    2000年回顧:彷彿我得要忘掉我的某個面向,有智慧的那個面向,只要我的想法和他們的想法一樣的時候我就沒有問題而不是瘋了
(1)  疾病的科學已經被遺忘
(2)  他們並不在乎疼痛只會給藥
(3)  他學會了需要回到生活就必須要成為某種模樣的人
(4)  原先的關係人透過系統化法律工具來保持距離
4.     科學造就的道德經濟
a)    科學=良心(醫療本身是一種moral practice
b)    身體科學與道德經濟的模糊性
5.     桑托阿方所衛生所=轉診與取得藥物的場所之社會性
a)    「大量農村遷離人口的受害者」,非法居住地
(1)  康茲在此籤了她的自願住院轉診單
b)    由於社會運動的緣故,要把卡送入願更為困難,地方人權委員會、市民代表、專門的心理健康單位、地方衛生站、綜合醫院、護理師、市政廳警衛進入,而為了要送她入院需要改變這些關係的聯結方式。
(1)  她所憎恨想要脫離的丈夫成為了她的監護人。
(2)  「健康之家造就了社會性存在及主體性的全新可能,但此同時,這個機制也足以將對個人身體及人口流動的中進一步延伸、複雜化。」
(a)  德勒茲的機器,使事物可見、生產出言語,並在此同時形成控制的技術、政治及社會性拼裝體,會在與其他技術及政治發展情勢結盟,於本質上進行改變。
(b)  架構出正常的社會結構時縫隙內的人系統性地消失。
IX.   移居及示範性政策
A.    「你找不到任何有關這些人的資訊,或著是那段時間的歷史。完全沒有記錄。」
1.     卡塔麗娜的「不要把字忘記」,確認「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B.    新漢堡市,巴西的鞋之都,經濟奇蹟、黃金國度、示範城市
1.     佩特利想像的歷史下,未記錄的非正式歷史,大批不識字的勞工
a)    百分之二十為非法占地的棚屋戶
2.     在示範城市的框架下復蘇的幾乎只有意識形態
a)    「風險」、民粹,解決家庭及治安事物
b)    騰空的「公民身份」、「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之家
a)    減少住院,以家庭為基礎的心理社會復健; 發展去污名化的的運動並催促行政機關提供有品質的服務.......
b)    總負責人投書抗議「清理這座城市」中多餘的人
C.   「我們只把那些會對自己及他人生命造成危害的人送去住院」=心理健康服務比須應付某種某樣東西不再存在的效應:社會領域
1.     污名化的效應,公開遊行藝術活動,創造出新的公眾心態,變成此城市的icon
2.     精神科藥物直接派送給此單位
D.    康茲(此單位的醫師)vs 卡(報信者)
1.     「人們需要認知到造成心理障礙的社會文化因素,把社群性當作治癒患者的關鍵」=整個家族都需要治療 vs 卡的系統性遭遇
2.     「病患社會化的自我治理模式」如何和非歷史互動
a)    人們是如何習慣這樣的模式
b)    「家庭表現」成為治理焦點的重心
3.     藥物as節點=藥療化的管理
a)    檔案中回到了家,但實質上個人是枯萎的
b)    聯結家庭、模範服務系統,以及政府政策三者結合在一起進入了視野
4.     城市透過家產生疾病症狀之命題
a)    特定的靜默被創造了出來,新體制的安排其實鞏固了舊有的手段,因為社會家庭資源被證實不足而表達的方式又被icon奪走。
X.    女性、貧窮,及社會性死亡
A.    人的排除「總是透過家庭完成」
B.    健康之家的使用者
1.     從思覺失調以及psychosis轉變成為情緒疾患
2.     「我們沒有數據但我們看到社會瓦解,人們並的越來越嚴重」
3.      這些家庭沒有辦法提供照護
C.   女性的身體、移民、暴力的現實糾纏在一起
1.     他是她生命的主人
2.     造成社會性死亡
a)    因為汙名以及家庭中的權力關係,來此需要說謊
D.    「卡尋求的是人生而不是診斷」,社會化醫療之後的評語
E.    人們需要能夠苛責的機制以某種形式存在
1.     特定的心態即情感逐漸形成-國家想要消滅,家人想要苛責
(1)  家人會以組織性的行為好讓自己不成為療程及照護體系的一部份。
(2)  在家的空間被個體化處理,隔離、刻意誘發、住院
b)    精神苦難負累的人的生產潛能有多少=放逐
(1)  如何讓受折磨的人能真正和所處環境建立規範性的關係
2.     藥物已成為一種家庭工具
a)    家人可透過持續用藥、停止服藥,或過度鎮靜來幫助達成目標
b)    處理藥物的方式,家庭將自身存有的方式具體化,「一個國家中的國家
F.     「病患很常意識到,由於持續處在被排除的過程中,她已經開始建構自己的知覺架構以及對應現實的符碼系統」
1.     旁本體論=delusion/hallucination?
2.     體現的真相
G.   她無法選擇活著,她被殺死了,從此成為了「前人類」
XI.   「我是因為人生才變成這樣」
A.    「我和那些字母符號講和了」,將事件如實呈現的渴望
1.     身體動作的障礙=「風濕」
a)    生命的敘事線綁在一起,那是一個凌亂的結
b)    疾患替換了本體,他成為了一種徵狀而進一步成為了宗教性意向
2.     無土地者的生命史
B.    卡描述的急性疼痛,他如何在醫療及嘗試領域成為主流敘事的一部份,瘋狂且終無價值的人
C.   法律切割家庭
D.    大腦裡的風濕
E.    流程裡要進入天堂於是給了自己另一個名字以超脫
XII. 症狀感/藥療性存有
A.    生理上的快速惡化在這些行動者、機構、力量以及策略的集合產生
1.     the killing
B.    來自地方衛生站的組合藥物很差
1.     用藥差解釋
C.   行走的狀態這是家族疾病
1.     並沒有被當作神經疾患處理
D.    「結」
1.     太多敘事現在他的混亂狀態中榜成一個死結
2.     從家庭中被孤離出來
3.     成為了藥療的替身
a)    藥療效應在本質上構成了被治療的身體,而在過程中,卡稱為「風濕」的現實/想像/技術性苦難由是成立。
b)    被現實排除的過程中精神醫學的真相扮演了一個明確的角色
(1)  「風濕」是透過人際關係及醫療措施所謀劃而成
E.    一段科學的個人史在此被寫就
1.     生活經驗及病患是某種科學所造就的傷感情懷
2.     那樣的科學本身就已經病了
a)    當精神藥物成為家庭的常用藥物
(1)  成為儀式性使用的社會修正
b)    商品物質真相造就出來的神靈取代了主體
F.     作者的立場:經驗性不應等同於生物性,只是指引
1.     AGENDA假體能動性的物質性以及歷史性
2.     鑲嵌著嚴重病變的科學、商業、政治改變所構成的現象
3.     全球化的藥物商品在俱有致死力量的全新社會醫療及主體管控機制中纏繞
a)    理解缺乏歷史感,這些理解包含科學如何取代社會關係,作廢了某些家庭及醫療中積累的生活形式
b)    akineton變形在catkini
(1)  成為一個藥療性物件
           
 


熱門文章